智慧城市
發布時間:2020-07-16 瀏覽次數:次
從當下的城市發展現狀來看,城市的智能化在未來已經成為最大趨勢,當然,這是從技術發展的視角來看待的。所以,“智慧城市”便有了一如上文提到的“智能城市”建設,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與融合應用。
而從社會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則需要更為重要和實用的工具和方法,來實現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創新。
也就是說,以社會發展為最基本需求,來產生價值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發展:隨著網絡帝國的崛起、移動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創新的民主化進程,在逐漸以知識社會環境為背景的“智慧城市”建設都將是繼數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
所以,“智慧城市”不僅不是簡單的“智能城市”,更非“數字城市”。同樣,從技術的視角來看待數字城市,它是完成“智慧城市”這個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前的初級形態,即最為基礎的信息化全面延伸的形態。而從目前的城市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確處在從數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的過渡階段。
數字城市雖然讓城市這個更大主體的內部之間初步實現了信息透明以及隨著網絡帝國的崛起,讓城市逐漸實現了數字信息的互通往來。但是,這并不能表示,一個數字化的城市,便能促使城市的運作、管理更精細和更人性化。
因此,數字城市較“智慧城市”有著明顯的差異和待矯正的缺陷,也無法將已經達到的數字城市,只是簡單地包裝,便一躍就被稱作了“智慧城市”。否則,不但不合乎“智慧城市”的建設邏輯,反而成為了貽誤城市向著更完善城市的方向發展的絆腳石。
從目前來看,正如大部分人認為的,數字城市只是通過城市地理空間信息與城市各方面信息的數字化在虛擬空間再現傳統城市,并沒有真正地實現人對感知的獲得,而若要真正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則需要在數字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傳感技術、智能技術,實現對城市運作的自動、實時和全面透徹的感知。
再者,數字城市只是提升了每個行業的信息互通,但是并未真正達到各行業之間的融會貫通。而智慧城市則恰好是打破行業分割、相對封閉的信息化架構,從而趨向更開放、協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構,發揮城市信息的整體效能。
另外,從技術和信息應用的視角出發,數字城市其實和上文所提到的智能城市并未有大的區別,它們都將是對技術的更深入的使用。然而,智慧城市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在兩者的基礎上,進而實現更持續和人性化的城市運作的效果。那么,此時,便不得不在更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礎上,實現政府、市場、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進而創造出更具公共性和獨特性的價值。
“智慧城市”強調的則是以人為主體的城市建設后的成果,更加注重市民的參與、大部分人的感知,在以人為主體的基礎上,進而實現智慧技術高度集中、智慧高端產業的發展、高效的服務體系和持續的創新力。也由此,從過去的農業社會到后來的工業社會,再到之后的知識社會,才從真正意義上完成更智慧的社會變遷。智慧城市也由此得以實現。